关于翌可医疗®

我们的愿景
翌可医疗®致力于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流程智能医疗系统,连接每一次就诊、每一份数据与每一个医生的洞察,实现全民健康与科研突破的双重跃迁。
我们的使命
以智能化的医疗流程重塑就医旅程,助力医院迈向科研型机构,让患者在每一步都感受到清晰、安心与温暖。
我们的产品
模块化且可扩展 —— 我们的系统既可作为独立模块单独部署,也可整合为一体化方案,服务于医院、医保机构与政府平台
智能导诊中枢
通过对话式输入采集患者症状,结合医院内部数据(如科室设置、医生专长、排班信息),系统智能推荐最匹配的就诊科室与医生,帮助患者在第一步就精准找到合适路径。支持多语言、多轮引导、重症预警与转诊建议。
智能影像与诊断助手
结合患者的病历、检验结果与医学影像(如CT、MRI、X光等),通过AI模型自动识别病灶、分析风险区域,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与可视化标注。系统支持多模态输入和病种定制,显著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率,突破传统“经验诊疗”局限。
智能筛查助手
面向老龄化与高风险人群,系统基于病历、检验指标、影像、遗传信息等多模态数据,自动识别早期发病风险与潜在适应症患者,辅助开展疾病早筛、患者分层与个性化干预路径规划,提升多学科团队(MDT)决策效率。
术后健康雷达
多模态术后监测系统,支持文字、图像、语音等多种形式输入,自动追踪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提供风险预警与智能随访功能。医生可远程了解患者恢复进展,显著提升术后照护效率与患者满意度。
数据洞察引擎
将患者从初诊、诊断、治疗到随访的全流程数据进行结构化整合,生成患者个体“医疗旅程图谱”。医生可一键生成科研图表与分析报告,辅助课题设计、随访研究与临床决策。医院管理层可据此追踪指标、优化路径、推进科研型医院建设。
健康导航助手
为患者提供贯穿术前、术中、术后以及日常康复阶段的智能陪伴服务。支持用药提醒、健康打卡、远程问答、医保政策查询等功能,提升患者依从性与体验感。支持多语言、多端同步,真正成为患者身边的“健康小秘书”。
产品演示
我们提供产品部分演示图,帮助您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的产品功能和应用场景。
知识库

智能问答助手

我们的服务
模型定制服务

目前大多数智能诊断系统基于国外公开数据(如UK Biobank)训练,忽略了每家医院或诊所的人群特征差异。这种“通用模型”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出现准确率不足、误报漏报等问题,严重影响医生信任与临床效果。
- 基于本地病人数据进行模型二次训练(Fine-tuning)
- 支持多模态数据(如图像、文本、检查指标)协同建模
- 提供数据采样方案,保障模型泛化能力
- 输出可部署模型或提供云端API服务接口
AI工作流咨询服务

许多医院希望引入AI系统,却不知道如何与现有流程整合,也缺乏IT资源和安全管控能力。即使模型效果好,如果没有嵌入实际工作流,依然难以落地。
- 提供AI在临床路径中的角色规划与流程设计建议
- 定制智能体交互方式(语音、文字、设备输入)
- 构建权限控制、数据隔离与患者隐私合规策略
- 提供医院级系统部署/上云咨询,支持医保系统对接
创始人寄语

牛津大学毕业生|中伟新材料人工智能专家工程师|翌可医疗创始人
更智慧的医疗,更公平的世界。
—— 刘茜文
临床与科研合作专家
为了让AI真正服务临床一线,翌可医疗与来自医疗与科研一线的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将每一项技术落脚于真实照护的需求中。
安波

博士、教授,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院联席院长
翌可医疗人工智能合作专家。安教授长期从事多智能体系统、博弈论算法与强化学习研究,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与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真实应用。在NeurIPS、ICML、AAAI、IJCAI等国际顶级会议发表论文超过150篇,曾获IFAAMAS杰出博士论文奖、AAMAS最佳应用论文奖、INFORMS Daniel H. Wagner奖与微软合作AI挑战赛全球冠军,入选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AI’s 10 to Watch”。现任《IEEE Intelligent Systems》主编,担任多项国际顶会程序委员会核心成员,AAAI高级会员、ACM杰出科学家等。与翌可医疗合作方向聚焦于构建具备可信决策能力的AI智能体系统,赋能普惠医疗服务。
石瑞正

医学博士, 教授,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翌可医疗临床合作专家。石教授长期从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发现并命名血管过氧化物酶1(VPO1)作为心血管调控关键因子。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及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42篇,总影响因子154分,单篇最高14分。曾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现任多项国家级与省级医学委员会核心成员、《Circulation》等权威期刊审稿人。
朱兆伟

博士,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翌可医疗临床合作专家。朱教授专注于冠心病及结构性心脏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留学、伯明翰Baptist Medical Center进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共4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担任多个国家级心血管学术组织成员及青年委员会委员,并参与“县域AMI救治能力提升”国家培训项目。现任《CVIA》杂志中青年编委。
裴志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技师, 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翌可医疗临床合作专家。裴志芳副主任技师长期从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道心房调搏、心脏彩超及食道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工作,拥有三十余年丰富经验。擅长疑难心电图分析、心脏超声诊断及教学,尤其在微创瓣膜手术术前评估、术中经食道心脏超声监测及术后效果评价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主编专业书籍一部,参编多部临床及教学相关著作。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蒋翰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
翌可医疗临床合作专家,医学图像数据供给者来源之一。蒋翰医生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拥有大量的医疗基础数据图像,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O上调提高巨噬细胞乳酸化修饰水平导致M2极化促进CKD进展的机制研究,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其他科研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除外):TRAF4介导的K63多聚泛素化参与肝癌索拉菲尼继发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代表性论著:《64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结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公立...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第三方支付在公立医院的规范化管理研究》。
刘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一级主任药师、药学教研室、药学部和临床药物浓度检测室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翌可医疗临床合作专家。刘教授现任湖南省药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临床药学研究中心主任,骨关节炎防治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南大学人工智能药学交叉研究中心副主任。是中国药敏专委会ECAST委员,中国药事管理质控中心静脉用药管理质控工作组委员,中国卫健委医管所药学信息专委会委员,中国药师协会围手术期用药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药学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精准用药分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委会副主委,湖南省药师协会执行会长,湖南省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专委会主委,湖南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主委,湖南省临床用药质控中心副主任,湖南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委会副主委,湖南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副主委,《中南药学》杂志副主编,《临床药物治疗学》、《中国医院药学》、《中国药房》、《肿瘤药学》、Precision Medication杂志编委。